走进东方市三家镇红草村,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新楼房掩映在绿树之中,鳄鱼养殖基地内,村民正忙着巡塘、喂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很难想象,这个如今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曾是出了名的“难题村”。
工作人员到涉事土地走访了解情况。高凌 摄
“以前一提起红草村,大家都头疼,村里矛盾纠纷多,问题棘手难办?!?月28日,东方市三家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胡祥畅回忆道。而今,红草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一喜人转变的背后,是红草村通过实施一把手接访、标准化调解、暖民心服务的“三项工程”,走出了一条矛盾化解与产业振兴同步推进的乡村善治之路。
协同共治
多部门联合调解“积案”
“我家出租土地的钱不仅没拿到,现在地也被人占了,怎么办???”去年12月,三家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到红草村村民赵某反映称,其父亲2013年将一块25.3亩的土地出租给同村的杜某经营。2018年7月土地租期到期后,因双方是亲戚,仅口头约定,由杜某继续经营该地块并每年支付租金。去年杜某未按时支付租金,赵某多次索要未果,遂请求镇综治中心帮助解决租金支付问题,并要求归还土地。
接到线索后,三家镇联合资规所、治理办等多部门现场办公、协同处置,推动问题解决。
胡祥畅告诉记者,杜某承包的土地总面积约1000亩,其中就包括了赵某提及的地块以及50多位农户的土地。十多年间,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换了一茬又一茬,土地的边界难以界定,部分地块也被个别村民侵占。再加上仍有部分农户种植的玉米尚未收获,导致土地测量工作无法立即进行,也无法立即归还土地。
“这么多年过去了,土地的边界已经模糊不清,当事人也是各执一词,缺乏书面证据?!焙槌┗匾?。
工作人员一方面对杜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其通过微信转账的形式向赵某支付了2024年的土地租金2万余元;另一方面向赵某耐心说明纠纷面临的难点堵点,缓和其情绪。赵某也同意了在玉米采收完后再请测绘机构进行测绘。
卫星定位
破解土地权属“困局”
“土地纠纷的调解,表面上调的是土地,实则连的是民心?!比艺虻澄笔榧恰⒄ㄎ蓖跎俨胃嫠呒钦?,经过多轮“马拉松”式的调解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杜某承诺无条件归还25.3亩土地,并确保土地恢复至原始状态,若未能按期归还同等面积的土地,自愿让出同等面积土地作为补偿。
4月18日,在争议地块上的玉米采收结束后,三家镇治理办、红草村委会与专业的测绘人员配合,创新引入卫星定位技术,并调取了争议地块近20年来的卫星影像,还原了地块变迁轨迹。测绘人员结合历史影像图比对分析,通过争议地块的精准坐标测绘划定四至边界,在现场打桩和制出宗地图,以客观数据取代以往无依据的口头争议。
“科技的介入,让调解不再是‘谁弱势谁有理’‘谁声音大谁有理’,也让群众对政府更加信任?!蓖跎俨嗡担攵愿霰鹋┗Ф嗾嫉?亩土地,工作专班采用“政策讲解+案例引导+情感疏导”的模式,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成功劝说相关农户退还土地,这起复杂的土地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7月28日,成功拿回租金和土地的赵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作人员不仅帮我们追回了租金,还厘清了土地的面积和边界,有图有数据,更让人信服,太感谢他们了?!?/p>
三项工程
推动村庄治理“蝶变”
据了解,红草村曾经是一个发展落后的村庄。近年来,该村通过大力发展鳄鱼养殖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经济飞跃,成了远近闻名的“鳄鱼小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土地增值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村内各类矛盾显现,成了基层治理的“难题村”。为此,红草村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把手接访、标准化调解、暖民心服务的“三项工程”,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以前村里调解都靠治保主任‘单打独斗’,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红草村委会副主任许其忠告诉记者,为了让大家遇到矛盾“有地方说理”,该村在村委会设立“协商调解法律服务室”,通过来访登记、摸排上报等多种渠道受理矛盾纠纷,处理不了的问题则及时汇报镇综治中心,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调解。2024年,该村依靠“协商调解法律服务室”解决矛盾纠纷40余件。
此外,红草村加强“党建+信访”工作体系建设,镇级层面实行领导班子定期接访制度,村级由村党支部书记与调解主任每日坐班接访,确保案件有人办。
红草村还依托政府“12345”热线,构建起“1+1+N”的治理闭环,群众只需一个电话提交诉求,就有专员对接跟进。如村民通过平台反映主干道路灯故障,村“两委”干部立即启动应急抢修工作,联系供电所配合施工,24小时内完成检修。
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遇到矛盾和纠纷有了解决的渠道,也不再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村里的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成为周边村庄竞相学习的“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