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6月9日消息(记者 杜倬荷)6月9日,2025年世界海洋日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现场,海南省海洋厅、海南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参与共建中国首个深海试验场,共推海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签约仪式现场。记者 杜倬荷 摄
据悉,本次对接会以“转化海洋新质生产力,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为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搭建平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契机。
对接会上,12项前沿海洋科技成果进行路演展示,涵盖深海能源装备、海洋防腐材料、数字化养殖技术、海洋药物、智能仿生机器人系统、高精度环境DNA检测技术、水下超分辨成像与目标识别系统、旅游养殖平台、海洋光通信以及水下金属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
当前,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海洋科技已成为撬动心智生产力的核心支点。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最先一公里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则是海洋经济从资源驱动迈向技术驱动的关键跃升。
“加速海洋经济生产力转化,需要我们在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焙D鲜『Q筇泄馗涸鹑吮硎荆劢股詈L讲?、深远海养殖、生物医药、深??蟛试纯⒌惹把亓煊?,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加速海洋工程装备、智慧船舶、海水淡化等高端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对接会现场。记者 杜倬荷 摄
同时,创新引领蓝色系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融合局面,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海南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向海图强”聚焦三个层面:“核”,即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卡”,着力突破如“蛟龙号”关键部件、芯片等“卡脖子”技术封锁;“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替代进口的国产化产品,实现经济价值。
下一步,有关各方将继续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海洋科技的繁荣发展,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此次活动由海南省海洋厅、海南大学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