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小海边,和乐蟹生态产业园内,育肥车间主体建筑框架基本完工,两名工人正在进行墙体堆砌,再过两个月,车间将完工,届时,整个产业园内围绕和乐蟹的育苗、标粗、育肥将形成全养殖链闭环。
生长在小海海域的和乐蟹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曾经是万宁美食的骄傲,但是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小海水质下降,很少能见到和乐蟹。2013年,万宁人卓齐辉联系几名伙伴回到家乡,开启了一场“和乐蟹拯救计划”。
时至今日,卓齐辉创立的海南新小海生态农业公司已经成为万宁最大的和乐蟹养殖企业。在他的带动下,万宁和乐蟹养殖规模从几乎零的状态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2024年,海南新小海生态农业公司入选2024年“海南鲜品”品牌目录名单,是其在推动和乐蟹生态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与生态?;ば步矫嫠〉孟灾尚У挠辛?。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张野
位于小海边的和乐蟹产业园。企业供图
从记忆碎片到产业火种:一个本土青年的水产保育梦
小海,位于万宁市东部沿海区域,这片由太阳河、龙首河、龙尾河等八江淡水与海水交汇而成的内海,曾是当地的“聚宝盆”。
“小时候小海里野生和乐蟹很多,爷爷偶尔会抓一些回来吃,那味道至今难忘?!背錾谛『1呱系淖科牖?,对儿时小海的富饶和和乐蟹的美味记忆犹新。
外出读书后,再回到家乡,记忆里的味道已经全变了:小海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和乐蟹数量集聚减少。带着对家乡的关切,卓齐辉与几名伙伴决定回到万宁,为和乐蟹的?;ぷ鲂┦虑椤?/p>
近处的循环水池及远处的和乐蟹养殖土池。张野摄
刚开始,大家更多的是对和乐蟹种群境况调研,并宣传对小海的生态环境的?;?,但是随着调研的深入,卓齐辉发现和乐蟹的生存现状比想象的更加糟糕。
于是,2013年,彼时已在国外拥有一份收入不错工作的卓齐辉,不顾家人反对与村民议论,辞职回乡投身“养螃蟹”事业。他和同伴们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启了养殖商品蟹的商业探索之路。
最初的保育之路充满艰辛。在自家14亩的土池里,卓齐辉和团队遭遇了“无苗可放”的窘境——野生蟹苗稀缺,人工繁育技术更是空白。
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三年上千次实验,2015年,公司成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和乐蟹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养殖的和乐蟹通过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检验达标,成为海南首家获准使用“和乐蟹地理标志?;げ贰弊ㄓ帽晔兜钠笠?。
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布局:产学研协同的产业升级密码
2016年,公司整合和乐蟹育苗、生态、销售功能,并入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环境修复等新业务,重新组建“海南新小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小海”),以期通过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实现和乐蟹原产地小海地区的全面复兴。
2017年,随着“和乐蟹产业园”一期300亩工程破土动工,新小海的产业蓝图逐渐清晰:上游建立保种育苗中心,中游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下游拓展电商与高端餐饮渠道。
和乐蟹产业园育苗车间。张野摄
新小海对产业园的定位是“打造集育苗育种、生态养殖、自然科普、科研培训、文创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产业园区?!薄院屠中酚缪≈?、生态养殖为核心,采用共生式、产业化、精细化的养殖模式,联动小海地区的生态保育工作,包括水环境治理、红树林复育等,实现了生态养殖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
同时,通过当地自营、利益共享的方式,周边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合作养殖、民宿经营、生态旅游发展等,有效改善了当地民生,打响了和乐蟹品牌与生态产业园的知名度。
目前,新小海自有生产养殖池塘200亩,合作养殖池塘300亩。每年下半年,周边村民纷纷跟随养蟹,辐射带动面积近2000余亩。卓齐辉毫不吝啬地向蟹农们传授科学养殖方法,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从水产养殖到文旅融合:打造共享农庄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
新小海依托小海优质自然资源及生态养殖理念,延伸出以小海生态为主题的自然教育、生态旅游业务。
和乐蟹。企业供图
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新小海还开展小海生态、人文、生计等层面的社会调查,以此为积淀开展和乐蟹认知、小海生态探索、海洋知识科普、小海人文体验等自然教育与科普活动,为小海地区带来餐饮、住宿、特产购买等旅游消费。
2024年,公司联合高校、自然教育机构、社会群体等总计开展三十余期自然教育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10000多人次。
新小海计划打造以和乐蟹为主题的共享农庄,含观光游览、休闲体验、展览文创、自然教育、购物商贸、美食餐饮、旅游接待全链条式功能。打造链接生态、嫁接文创、畅享味蕾的特色化生态旅游产业链,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