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凤楼小姐兼职同城网站-全国真实兼职凤凰楼信息,24小时空降全国约一对一游客登录,24小时上门服务接单app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乡村典型

时评 | 让村办食堂烹出更多幸福“烟火气”

   来源:南海网   时间:2025-07-03 15:14:24

白切鸡、香草鸭、鱼虾海鲜、红烧肉……7月1日,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村办食堂开始投入运营。从9.9元的一荤一素到58元的糟粕醋套餐,丰俭由人,为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烹出了一锅锅幸?!把袒鹌?,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

近年来,三亚博后村的民宿、培训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据统计,2024年博后村共计接待过夜游客约106万人次,实现营收1.5亿元。现如今,博后村已成为海南规模最大的民宿村之一。

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一个安全、实惠、便捷的就餐场所显得尤为重要。村办食堂的应运而生,也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捕捉和有效满足,它在解决了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就餐难题的同时,还满足了游客“寻味海南”的需求。

当然,村办食堂烹饪的远不止于这一锅锅的“烟火气”。这种“以食为媒”的互动,不仅通过“共享餐桌”的形式重构了乡村的人际网络,也让乡村从“物理空间”的聚合,升华为“情感共同体”的联结,更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微观样本。

村办食堂的深层价值,在于它以“小切口”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命题”。当年轻人看到家乡的食堂让父母吃上热乎饭、让邻里关系更紧密,返乡创业的决心便多了一份温暖支撑;当城市游客被乡村食堂的“土灶味道”吸引,乡村旅游的链条便延伸出了新可能;当食堂成为展示乡土文化的窗口,那些濒临失传的农家菜谱、传统饮食礼仪,也能在烟火气中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它让幸福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老人碗里的热汤、孩童嘴角的饭渣、村民眼里的笑意。这种“具象化”的幸福,也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然而,村办食堂的可持续运营和推广,绝非简单的“开火做饭”。它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如何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如何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效应?这都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加大探索,如通过“政府搭台、村民主角、社会助演”的模式,让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村民通过帮忙择菜、打扫卫生等“积分制”参与服务兑换餐食。再如,将食堂与技能培训、文化活动结合,开设“美食烹饪课程”“非遗手作工坊”,让食堂从“输血”走向“造血”,成为乡村文明的新阵地。

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独乐乐”到“众乐乐”,村办食堂的探索,折射出了中国乡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期待有更多乡村能因地制宜,让这份“家门口的幸福味道”飘得更远、更久,让每一个归来的游子都能感叹:“还是咱村的饭,最对胃口!”(南海时评评论员 陈昌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