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 文/图
“咔嚓”一声,一位工人熟练地将一颗饱满的莲蓬从茎上摘下,放入身旁的竹筐中。6月5日,在天涯区抱前村的一处农田里,10亩荷塘铺展如碧绿锦缎,粉荷摇曳生姿,莲蓬低垂含笑,描绘出热带反季种植的丰收图景。
这片荷塘是三亚助力农民增收的一次有益探索。为推动三亚瓜菜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夏秋季蔬菜压力,破除陆地蔬菜连作障碍,助力农民增收,在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依托2025三亚市院地项目,在天涯区抱前村和水蛟村开展子莲新品种引进与示范种植工作。今年,在总结去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对种植技术加以改进,子莲迎来了丰收。
走进这片荷塘,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荷塘像是铺满了绿色的锦缎,阳光洒在荷塘上,光影交错,为子莲的盛开美景增添了几分灵动。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6月5日,工人采摘的新鲜荷花和莲蓬。
“今年这子莲长得可真好,莲蓬又大又饱满。”一位正在采摘莲蓬的工人笑着说。
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刘扬介绍,去年种植子莲时遇到了大面积蓟马的危害,今年种植时提前预防。由于这块示范地是零废零碳示范基地,要求减肥减药,所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安装性诱剂和捕捉灯来捕捉成虫,从而降低药的用量,提高了子莲的品质。在肥料方面,主要使用有机肥,既提高产量,又减少了施肥量。
目前,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天涯区水蛟村和抱前村共种植水生蔬菜子莲约40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建选30号。该作物不仅具有突出的营养价值、鲜食品质,且在种植的整个周期均能产生经济效益。
荷塘边,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罗丰掰着手指头细数“荷经济”:“二月种藕,四月卖鲜切荷花,五月摘莲蓬,秋末收老莲子,冬天挖藕带——荷塘365天不闲田?!彼盥冻銮嘤癜愕牧樱骸敖ㄑ?0号品种生吃清甜,老莲子煲汤降火,莲心更是名贵药材?!?/p>
罗丰介绍,每年9月下旬至次年6月,是省外莲子生产空档期。而三亚完全可以发挥热区冬季气候温暖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的莲子,进行反季节销售,经济效益显著。这样既丰富了三亚特色水生蔬菜的品种类型,助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将优质莲子大量返销省外,抢占省外初夏高消费市场,大幅提高莲子种植效益。
反季优势化作真金白银。当省外荷塘五月才露尖尖角,三亚莲蓬已抢鲜上市。三亚地区反季节种植子莲,最早在4月中旬开始采摘莲子,5月上旬进入盛产期,产期比省外主产区早2个月。罗丰说,2024年最晚采摘期为11月中下旬,产期比省外主产区延迟1.5个月。在2025年4月至5月底期间,小莲蓬及荷花作为鲜切花售卖,收购价可达3.5元每支。4月中旬到5月中旬,莲蓬田间收购价可达25元每斤。据统计,每亩子莲的亩产值超12000元。
夕阳为抱前村荷塘镀上金边,游客举着莲蓬在栈道拍照。眼下,盛开的荷花吸引路过的游人打卡,“农旅+”的新路子就在眼前。
罗丰透露了未来的规划:想通过引进企业来带动周边的农户种植,因为企业本身有销售的渠道,前期荷花和莲蓬都能进行回收,能解决农户的销路问题。此外,通过发展荷花产业,美化环境,让游客在春节期间也能欣赏到子莲的美景,品尝到新鲜的莲子,实现“冬季赏花、春节品莲”的农旅融合景象。
“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收入不高。希望以后自己也可以跟着种子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北按宕迕袼怠?/p>
随着子莲的丰收,三亚的特色水生蔬菜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持续努力和企业的带动下,子莲种植将成为三亚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三亚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